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

荒野保護協會調查市售鯊魚成果登上國際期刊


市售鯊魚九成八近危,台灣捕鯊吃鯊不忌口,恐吃垮海洋生態;

環團呼籲改善鯊魚漁獲記錄表

鯊魚是海洋頂端掠食者,更是鞏固海洋生態系的重要物種,然而,在國際間,台灣卻總是名列獵捕鯊魚的前五大國。為了進一步了解台灣市售的鯊魚物種,進而展開保育行動,荒野保護協會於2011年發起「愛鯊DNA檢測計畫」,近千名民眾捐款支持、全台16縣市志工協助採集鯊魚肉樣本,並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教授合作,進行DNA生命條碼(DNA barcoding)解碼與分析。分析的結果發現採樣中名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(IUCN)瀕危動物紅皮書(Red List of Threatened Animals)屬於近危(Near Threatened, NT)以上的鯊魚個體數量就高達九成八;屬於易危(Vulnerable, VU)以上的個體也超過五成。這份首次揭露台灣食用鯊魚物種多樣性的科學研究報告,受到國際上學術與保育界相當的重視,於2013年11月19日成功登上國際學術期刊「公共科學圖書館(PLOS ONE)」,開台灣海洋保育運動先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